君联资本陈浩:对科学敬畏,坚守价值投资,与企业家合作共赢

尊敬的严庆副秘书长,尊敬的索继栓董事长,尊敬的郑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君联资本作为中科院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的一员,给大家分享君联资本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心路历程。

在20年前我们的老董事长柳传志讲了一句话,要通过投资把联想创业多年的经验教训传递给年轻的创业者,让他们少走弯路,抓住市场机遇,更快的发展,这句话代表了创办君联资本的初衷。2001年4月份,时任君联资本总裁的朱立南朱总带领我和另外从联想各个部门抽调的20多名同事组建了君联资本最早的创业团队,当时我们拿着联想控股给我们投资3个亿的投资资本金,我们深感这3个亿来之不易,自身责任重大。

第一年我们投了将近8000万的资金,投了5家企业,这里面就有科大讯飞,还有当时的卓越网,目前已被亚马逊收购。

最初的投资有好的也有失败的,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这些科技型的企业他们要么会面对技术上不能突破解决的难题和风险,要么会碰到市场需求端的需求变化和需求没有到来的风险,也会遇到团队管理公司管理的难题。这些问题后来我们都一一地总结出来,形成文件,放在公司的系统支持管理平台上,现在给年轻的同事、新加入君联的同事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君联资本的第一个基金到2014年结束,经历13年一共投资了15家企业,其中有5家上市,包括科大讯飞、绿盟科技等,有5家被并购,回报还是非常可观的,科大讯飞已经成长为800亿的市值的人工智能语音龙头企业。

我们把成功的和失败的都作为教材和案例,进行复盘,这是君联的文化。所以我们经常在跟员工的交流中用这些案例告诉大家,做风险投资,一定要保持一个创业的心态,我们自己也是从零开始走过来的,这样才能跟创业者走得更近,更能理解他们,当然也更能支持他们。

作为早期推动科技创新的投资,一定要有极强的耐心,我们跟科大讯飞是13年的合作,绿盟科技是15年的合作,坚守价值投资、有耐心、合作共赢才是保持企业长远发展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原则。

当然还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创投一定会面对失败,一定有一定比例的失败,无论哪一个基金。我们的投资人有没有这种面对失败的勇气,从失败中学到东西,这是我们团队战斗非常重要的。所以保持创业心态、极强的耐心和勇敢地面对失败,是做投资必不可少的精神。

科大讯飞在君联资本早期的成长历史中是非常值得总结的项目,我们总结出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事为先、人为重。2001年我们投资科大讯飞的时候,估值并不低,超过2亿的估值,第一笔投资投了2000万,后又陆续增加一些投资。最多的时候我们股份比例接近15%。但是投资后,科大讯飞在第二、三年的发展并不太乐观,第二年公司就陷入了亏损,亏损原因今天看有两个,首先它要持续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保持技术进步和领先;第二个当时的语音技术还没有找到非常好的应用场景,所以只能靠技术本身卖许可证,一个许可证卖几块钱这样,这点收入远远不能支撑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所以当时公司亏损得厉害,在这个方面从管理层也好,投资者也好,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

但是我们依然看好科大讯飞,当时科大讯飞的董事长刘庆峰讲过一句话,是柳传志董事长和他说过的,我们也非常认可,员工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中层干部是要有强烈的上进心,我们高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把讯飞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要奉献一切的事业心。

君联资本的投资方法论是事为先、人为重,意思是投资首先要判断行业,科大讯飞做人机交互技术,语音人机交互是最重要的核心,我们判断这个方向绝对没有错。我们也坚定的看好刘庆峰本人,所以当时即便在科大讯飞亏损的时候,我们还追加了投资,这个逻辑支撑我们看好科大讯飞,即便到今天来看,科大讯飞的核心技术仍将是人工智能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二点支持我们的是,科大讯飞本身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当时有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有一大批编外的研发人员,就是中科大给了他们很多支持。所以这让科大讯飞保持了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上的独特性和领先性,这两点构成了所谓的事为先。

人为重,当然是人更加重要。在我们跟刘庆峰董事长合作的过程中,他身上体现出四个方面特质,首先是目标远大,有极强的事业心,要把企业做大。今天科大讯飞的收入已经过百亿了。第二是心胸开阔,懂得识人用人。科大讯飞有一批创业元老,也有一批新加入的职业经理人,什么样的人才都能留得住,因为公司设计了很好的激励。第三,刘庆峰本人所带领的团队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定要把企业做好,碰到困难一定要迎难而上。第四是善于学习。这些促使我们看好刘庆峰这个人和他的团队。这些体会也构成了君联资本对项目判断最重要的方法论,以事为先,以人为重。

我们投资的另外一个案例是苏州星恒电源,这家公司的技术来源于物理所动力电池研发团队,领导团队的是陈立泉院士与黄学杰研究员,当时他们动力电池成果在过去十几年的研究积累中已经逐渐走到中试的阶段,肩负着国产锂电池产业化的任务,在2003年的时候公司团队通过联想找到君联资本,我们经过系统化的研究,认为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很好的,但是当时的团队还有一定差距,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也不够。所以我们在决定投资的同时把星恒电源带到了苏州,苏州有更好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我们认为对公司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从2003到2008年,我们对星恒电源一共做了三轮投资,从最早的4000万到后来追加投资一共投了8000万。2008年以后与联想控股一共又投了1.5亿以上。

目前,星恒电源不断保持技术更新,在轻型动力电池方面占据了市场,如电动自行车、小型电动车应用的电池,星恒电源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全球市场份额,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总结在这个公司里面的经验是,君联资本一直作为主要的股东,也作为董事会的成员单位,我们首先在董事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我们也根据这个公司的发展背景,制定了一个比较好的股权激励方式。科学家的股份、管理层的股份还有投资者的股份有一个基本的平衡。

第三,在战略选择上,公司牢牢抓住了电动自动车市场,所以没有被今天的巨头们挤倒。我们在这个市场很稳健与公司的核心技术不断迭代有关。星恒电源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经历是非常不容易的,公司产品工艺成熟、设备的成熟花了2年的时间,电池做出来以后,主要竞争对手是铅酸电池,当时星恒电池的品牌比他们贵3倍,要想占领市场,必须要降到1倍以内。后经过不断的开发、规模化的生产,把成本再降下来。我认为这是我们投资人、管理层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讲讲老的故事,也希望君联资本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当中能够提供一份绵薄之力,多做贡献,谢谢大家。